資本主義與自由(2版)秒殺搶購
網友評鑑5顆星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
中文書-經濟學分類優質推薦
想了解更多資本主義與自由(2版)的內容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197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利曼(M.Friedman)代表作《資本主義與自由》(Capitalism and Freedom)
這是一本沒有數學符號、沒有任何幾何圖形的「敘述性」著作。弗利曼將各個社會中都常見的十二個重要問題以淺顯之文字、流利的文筆提出精闢的分析, 這本早在一九六二年出版的書,是弗利曼根據其在一九五六年的一系列演說內容結集而成,據此推算各篇文章正是弗利曼壯年期精力充沛、生產力達到頂峰時的傑作。
本書所論述的十二項問題大都正在台灣萌芽,這些課題都圍繞在「政府」角色的如何扮演,這也正是台灣當前政權輪替後政府之主要困境所在。癥結在正確觀念的無法生根,而政府是主人,人民是僕人的迷思,還深印在國人心中,如何導正?我們可在弗利曼這本書的導論和第一、三章找答案。金融自由化、WTO衝擊、教育自由化、職業證照、勞資關係諸課題的迷思,也可在本書有關章節中尋得迷津。此外,社會正義、公平、社會福利是近幾年台灣各界熱烈推動的理念和措施,這些看似增進人民福祉,實際上卻可能引領我們走向「奴役」之路的迷思,弗利曼在本書的第十、十一和十二章中提出破解之道。
本書特色
●英文版銷售超過50萬本,已發行18種語言。
●《倫敦泰晤士報文學評論增刊》評選為「戰後最有影響力的一百部著作」之一。十二個問題歷久彌新*本書所論述的十二項問題大都正在台灣萌芽,這些課題都圍繞在「政府」角色的如何扮演,這也正是台灣當前政權輪替後政府之主要困境所在。20世紀最偉大的自由經濟學家弗利曼代表作。「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句話,之所以能膾炙人口,無疑歸功於有「20世紀最偉大的自由經濟學家」美譽的米爾頓.傅利曼(1912.7.31-2006.11.16)由於他在給大眾的通俗文章中引用,這句話得以風靡全球,這同時也突顯出傅利曼在公眾中享有極高的聲譽。「知識有兩種,一種是亙古不變的,一種是與時俱變的。」吳惠林說:《資本主義與自由》就是前者。這本名著非但沒有過時之虞,還會有愈陳愈香的魅力。
作者簡介
密爾頓.傅利曼(Milton Friedman, 1912-2006)
作者生前是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和芝加哥大學經濟系保羅.史諾登(Paul Snowden)卓越貢獻講座榮譽教授。他在一九七六年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寫了好幾本書,包括兩本和他的妻子蘿絲.傅利曼(Rose D. Friedman, 1911-2009)合寫的暢銷書─《自由選擇》(Free to Choose)與《兩個幸運的人:回憶錄》(Two Lucky People:Memoirs)。一九一二年七月三十一日在美國紐約州的布魯克林出生一九三二年畢業於路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大學畢業後,傅利曼進入芝加哥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碩士畢業後,由於舒爾茨的推薦,傅利曼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一九三五至三七年在美國自然資源委員會(National Resources Committee)工作一九三七至四○年間,傅利曼在哥倫比亞大學擔任非全日制講師一九四○至四一年,傅利曼擔任威斯康辛大學經濟學客座教授一九四一至四三年,在美國財政部賦稅研究局工作,主要研究戰爭時期的稅收政策一九四三至四五年,在哥倫比亞大學戰爭研究處擔任統計科副科長一九四五至四六年擔任明尼蘇達大學副教授一九四六年才獲得哥倫比亞大學頒發的博士學位,並於同年赴芝加哥大學擔任副教授一九四八年升任教授,直至一九七七年退休一九五七至六九年擔任《經濟計量學期刊》編輯一九六四年擔任高華德(Barry Goldwater)的總統競選顧問一九六六至八四年,每三個星期為美國《新聞週刊》(Newsweek)雜誌針對時事寫一篇文章一九六七年擔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客座教授,同年擔任美國經濟學會會長一九六九至七一年擔任尼克森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委員一九七○至七二年,擔任蒙貝勒蘭學會(the Mont Pelerine Society)會長一九七七年退休後,轉赴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任高級研究員一九八○年與其夫人蘿絲.傅利曼(Rose Friedman)製作了一個十集的電視連續節目《自由選擇》(Free to Choose)傅利曼的工作得到了人們的肯定,這可從他獲得的一些獎項及榮譽得以印證:他曾獲得美國、日本、以色列、瓜地馬拉等國大學的多項榮譽博士,也曾榮獲羅塞(P. S. Russel)服務傑出經濟學教授。他是當代自由放任、政治經濟學最有力的代言人,芝加哥學派在其領導下聲名大噪。一九五一年得到克拉克獎、一九七六年榮獲諾貝爾獎、一九八八年獲得美國國家科學獎,以及同年獲頒的總統自由勳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
譯者簡介
謝宗林
學歷: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經濟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譯作:《國富論》 、《道德情感論》、《資本主義與自由》
目錄
推薦序 7
譯者序 17
前言 23
導論 37
第一章 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的關係 1
第二章 政府在自由社會裡的角色 23
政府作為規則制定者與裁判 27
基於技術性獨占與鄰里效應而透過政府的作為 31
基於家父長思想而透過政府的作為 38
結論 41
第三章 控制貨幣 45
商品本位制 49
自由裁量的貨幣當局 55
以規則代替當局裁量 65
第四章 國際金融與貿易安排 71
國際貨幣安排對經濟自由的重要性 72
黃金在美國貨幣體制中的角色 74
經常收支與資本外逃 78
其他可以達成國際收支平衡的機制 81
浮動匯率作為自由市場的解決方案 87
一個自由的黃金與外匯市場必需的政策措施 91
撤除美國的貿易限制 93
第五章 財政政策 99
第六章 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角色 113
一般公民教育 115
學院和大學層級的學校教育 131
職業與專業學校教育 135
第七章 資本主義與歧視 145
公平雇用法 149
工作權利法 155
種族隔離的學校教育 158
第八章 獨占與企業和勞方的社會責任 161
獨占的程度 164
獨占的來源 173
適當的政府政策 179
企業與勞方的社會責任 181
第九章 執業特許 187
對人們可以從事的經濟活動,政府施加的限制無所不在 189
執業特許所引起的政策議題 198
醫藥業的執業特許 205
第十章 所得分配 221
所得分配的道德面 222
按生產價值分配的工具性角色 229
所得分配面的一些事實 232
用來改變所得分配的政府措施 237
第十一章 社會福利措施 245
雜項福利措施 246
老年與遺屬保險 254
第十二章 減輕貧窮 267
自由主義與平等主義 274
第十三章 結語 277
序
推薦序1
最新中譯本作序,我不但滿口答應,而且還真想再用二○○八年元月為傅利曼的《自由選擇》新版中譯本序文題目(這是一本每個地球人不可不讀的書)為題,因為這本《資本主義與自由》是《自由選擇》之理論基礎,而且當今全世界更需要向這本書取經,台灣不但不例外,還更需要呢!因為書中所談的十二個根本性課題還在台灣糾葛不清。
有「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自由經濟學家」美稱的密爾頓.傅利曼(○○六年十一月十六日,也有譯為弗利曼)這本經典著作《資本主義與自由》越陳越香的《資本主義與自由》應出版社之邀,為已故的一九七六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ilton Friedman,一九一二年七月三十一日.
十二個問題歷久彌新
這一本沒有數學符號、沒有任何幾何圖形的「敘述性」著作,展現出不同於「一般人」所認定的「經濟學理」,也無形中為「自由經濟學無用」作了極為有力的辯解。藉著身為自由主義份子(這個名詞的定義還請詳見書中傅利曼的澄清)所抱持的「自由」精神,傅利曼將各個社會中常見的十二個重要問題以淺顯的文字、流利的文筆提出精闢的分析,這十二個問題分別是: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的關係、政府在自由社會裡的角色、控制貨幣、國際金融與貿易安排、財政政策、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角色、資本主義與歧視、獨占與企業和勞方的社會責任、執業特許、所得分配、社會福利措施,以及減輕貧窮。這些問題都與社會中的每一份子息息相關,也是各領域的學者們爭論不休的課題,傅利曼以自由經濟的角度,為我們指出一條異於一般人想像的明路。
這本早在一九六二年出版的書,是傅利曼根據其在一九五六年的一系列演說內容集結而成,據此推算各篇文章正是傅利曼壯年期精力充沛、生產力達到頂峰時的傑作。無怪乎一九九五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性預期學派的宗師盧卡斯( R. E. Lucas)推崇本書是傅利曼思想的精華,既有原創性又極富哲理。雖然一九八○年傅利曼與其夫人的那本《自由選擇》風靡海內外,也製作成電視節目,但其哲理乃源於這本一九六二年的著作,而且其嚴謹度也瞠乎其後。由此可見,本書確實是傅利曼的思想精華,即使傅利曼本人,在過了四分之一世紀之後仍然以之作為根本基礎來立論。正如他在二○○二年版前言裡說的,本書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還是那麼切合當前的問題,而譯者謝宗林也在譯者序中一一舉例對照,證明五十年之前傅利曼針砭的問題不但還在,且更變本加厲。所以,本書是屬於「不變」的知識,還「越陳越香」呢!
路遙知馬力的永恆理念
其實,傅利曼在一九九三年的《資本主義與自由》中譯本序文中早已料到了。他寫說:「我很高興,《資本主義與自由》中文版能在台灣發行。雖然該書英文第一版發行於三十年前,但書中所揭櫫的理念乃是永恆的。那些理念適用於三十年前,也適用於今日的環境,而就某些層次言,可說更切合當前的局勢,政府干預市場的年代已因輿論而有所改變;當年批判政府干預屬於極端且激進的論點如今已廣被接受。儘管如此,政府干預的行為並未隨著觀念的改變而同等變化。
相反地,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政府的角色自一九六○年代以來,非但沒有減弱,且有增強之勢,今天的政府花掉國民所得的一大部分,採取更多的管制,且更細膩地干預到個人生活。
最重大的行為變革發生在原本是共產主義的國家,包括蘇聯和其衛星國,以及中共。那些國家試圖以自由市場取代中央集權控制,來獲取最大可能的利益,位處於西半球的我們對這些發展深感得意。共產主義的瓦解使我們相信,我們正在進行的任何事情都是正確的。其實不然,我們似乎正努力走向五十年前的共產主義國家之形態,而共產主義國家正在努力走向七十五年前我們所處的國家之形態。
我對台灣的了解不深,因此我不敢說台灣的情形是否亦如上述的西方國家之態勢。然而,以美國為例,我確信反轉目前的方向且改行縮小政府規模和減少侵犯個人事務是極為迫切的作法。我們的行為有必要配合我們所說的話。
在台灣發行《資本主義與自由》也許像是運送煤炭到電氣化的城市,因為台灣過去四十年來遵循本書所闡釋的理念,已經變成二十世紀的經濟奇蹟之一,一如香港、新加坡、二次大戰後二三十年的西德,以及過去二十年來的智利。不過,這樣的成果並不是與本書的理念就不相干了。美國和其他已開發國家的例子顯示,一旦透過市場機能贏得繁榮之後,常有強烈傾向走向社會主義國家之形態,要維持市場機能的運作可能比導入市場機能來得困難。我非常希望本書的發行能夠幫助台灣保有、且擴大其人民的自由和經濟的自由。」
傅利曼在文中表示對台灣的了解不深,因而不敢說台灣的情況與他所描述的西方國家態勢相同,他又謙虛地表示《資本主義與自由》在台灣發行,也許像是運送煤炭到電氣化的城市。傅利曼言下之意是,台灣早已遵循本書所闡釋的自由經濟理念,因而本書在台灣面世恐怕是多此一舉。其實,台灣的現況比傅利曼憂心的西方世界之演變,也許有過之而無不及呢!尤其二○○九年在金融海嘯後,馬政府急切與對岸簽ECFA,更產生危機,政治自由正快速滑落。而美國歐巴馬總統健保改革強渡關山,更凸顯傅利曼的先知。
自由經濟在乎政府角色的正確
本書所論述的十二項問題,都圍繞在「政府」角色的如何扮演,這也正是台灣自一九八四年即提出的「自由化、國際化、制度化」政策之關鍵點,到一九九五年「亞太營運中心」跨世紀方案,配合「行政改革」、「政府再造或改造」、「減肥」等等行動,全都是在「小而有能」、「做該做的事」等等政府職責何在,以及如何作法上圍繞,就是一九九七年憲改大戲也都在作這種事,但成效卻不彰。癥結所在,恐怕還在正確觀念的無法生根,此由傅利曼在(導論)一開始所引的已故美國總統約翰.甘乃迪名言:「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被此間當成金科玉律就可知一斑了,也就是說沒有跳脫出政府是主人或神祉,人民是僕人或崇拜者的迷思,如此,恐怕任何改革都無濟於事。為何早在李登輝當總統時就公開喊出「人民是頭家」,但實際現象都似乎相反,值得在本書的導論和第一、二章找尋答案。
記得哲人曾說:「知識有兩種,一種是亙古不變的,一種則是與時俱變的。」速食、技術性的知識是屬於時常變動的,而富於哲理的思想性知識是不變的,要歸為不變的知識並不容易,經得起時代考驗的著作更不多見,這本《資本主義與自由》確是屬於此類作品。我還是再引用已故的自由經濟學前輩夏道平先生在其《人的行為》譯著的修訂版譯者序中,一開頭就說的:「不朽的名著,沒有『時效』問題,因而也沒有『過時』的翻譯;有的,只是無常的『時運』。」他用來恭維米塞斯( Mises,一八八一 .一九七三年)大作的話語,也同樣適合傅利曼的這本書。
不朽的名著越久越閃亮
總之,不朽的名著不但沒有過時之虞,還會有越陳越香、越見其閃耀光芒的功力,《資本主義與自由》就是這樣的一本書,對於此時的台灣,這本五十年前面世的書所探討的十二個問題,還是懸而未決、甚且每況愈下的重大課題,讓我們一起在其Ludwig von中找尋明路和良藥吧!
最後,必須一提的是,這本書在台灣最早的中譯本是一九七二年由台灣銀行出版,是根據一九六二年最原始版翻譯;其後在一九九三年再由我邀藍科正教授和黃美齡小姐,就一九八二年版再重新翻譯,由久大萬象圖書公司出版。如今這兩本譯書已經絕版,我覺得有必要再讓本書在台灣重見天日,正好原書在二○○二年又再版,而當前最有資格作此翻譯工作的謝宗林又從中華經濟研究院退休,正可全力翻譯,於是向五南出版公司張副總推薦,促成這本最新譯作的出版,相信已臻「信、達、雅」境界譯功的本書,會對華人社會有莫大貢獻。
我必須再強調,翻譯是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物質報酬率極低,但對知識的傳布、交流卻極為重要,譯好一本書甚至比自己創作還難,遺憾的是,往往受到輕視,也被誤解為輕而易舉之事,於是很難吸引名家來作。因此,個人感謝謝宗林兄願意加入翻譯不朽名著的陣營,也欽佩五南公司博雅書屋的出版魄力。當然,更希望本書能引起廣大讀者的注意、思考,終而使社會更和諧、國人福祉更增進。
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推薦序2
席捲全球的《資本主義與自由》
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制度的特點為:
(1)財產與生產工具私有。因為財產與生產工具私有,可以自由取得、自由使用、自行處分、及可遺留給自己的子孫,這樣才能鼓勵人們做最大的努力,追求最大的成果,社會的財富才會增加,國家的經濟才有迅速發展的誘因。(2)個人以自利( self-interest)為動機。社會上每一個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economic man),能為自己打算,追求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報酬。不過,這種自私自利、自求多福的動機,是在不損及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進行的。因之,社會上每一個人在追求最大福利的同時,全社會福利也隨著增加而達到最大。 (3)自由競爭。在自利的動機下,遵循市場價格機能的指引,社會上的每一個人本其自由意志,進行自由競爭。消費者追求最大的滿足,生產者追求最大的利潤,要素所有者追求最大的報酬。如此,政府不加干涉,自由放任( laissez-faire)的結果,將可使經濟效率自動達到最高,社會福利自動達到最大。
在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下,一切的經濟活動均由市場價格機能的反應來決定,即亞當史密斯所說的,由冥冥中「目不可見的手」( invisible hand)──市場價格機能,來導引一切的經濟活動。在市場機能下,生產什麼?如何生產?為誰生產?等經濟問題,都是由市場的價格機能來決定。凡市場價格高的產品就會吸引生產者增加生產,凡市場價格低的生產要素就會招引生產者多使用,凡願出高價格的購買者就會召使生產者為之生產。如此,以市場價格為指標,可以自動解決一切的經濟問題。
資本主義論者認為一切經濟活動無須政府干涉,只要任由市場價格機能自由發揮,必能自動達於理想的境界。在完全競爭的自由市場,韌性價格機能確保充分就業,適量的貨幣供給可以維持經濟穩定,韌性匯率制度可以自動達成國際收支平衡。因此,資本主義論者認為自由市場不僅使個人經濟活動免受到政府管制而致福利受損,同時也自然達成社會全體共同希望的各項經濟目標。
完美的自由市場是建立於完全競爭的基礎之上,唯有完全競爭的情況確立,自由市場的價格機能才能充分發揮,經濟理想的目標才能實現。但是,現實的經濟社會資訊不完全,生產要素缺乏移動性,所得分配不平均,獨占、工會、及利益團體等不完全競爭力量普遍存在,完全競爭只是一種理想而無法實現;而且,真實的經濟社會並非如資本主義的論者所說的處於充分就業、經濟穩定、及國際收支平衡的狀態,相反地,經濟波動與國際收支失衡屢有發生。凡此,均需要在以自由市場為主之下,政府對經濟活動加以必要的節制,以對抗不完全競爭的力量,防止經濟的波動與國際收支失衡的發生,並以各種政策工具節制經濟活動,將其納入正軌,使其步向持續經濟成長的坦途。
事實上,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政府基於各種理由對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管制,政府支出規模不斷擴大,結果是公債餘額快速攀升,但許多所追求的經濟目標不僅沒有達成,甚至背離更遠。因此,自一九八○年代起,自由化、解除管制成為一種席捲全球的浪潮。本書作者傅利曼自始就是一位資本主義自由競爭的堅定信奉者,難能可貴的是,傅氏對自由主義的維護與政府干預、管制的批判,並非藉之艱澀的經濟理論,而是假以淺顯易懂的案例。因此,閱讀本書將使吾人對於自由經濟主義有更深刻、正確的體認。
本書是一世界經濟名著,一九六二年首度出版,二○○二年為最終版本,雖然已出版近五十年,但其中許多的觀念歷久彌新、顛撲不破,令人回味無窮。這樣的一本好書,能夠予以譯成中文,以嚮國內讀者,譯者功不可沒,令人敬佩。本書譯文已達「信」、「雅」、「達」的境界,是一本普羅大眾皆可共賞的好書,特為序鄭重推薦。
黃仁德 謹識
政治大學經濟系主任
譯者序
台灣人不可忽視的十二個議題
傅利曼(Milton Friedman)這本藉由針砭美國政府干涉經濟的活動來闡釋自由主義之政策主張的書,寫成於一九六○年之前,首版於一九六二年問世,並分別於一九八二年和二○○二年再版發行,每次再版,除了增加一篇簡短的前言外,並未對內容進行任何增修,因此可以說,這是一本超過半世紀的舊書。然而,如今讀來,依然鮮味撲鼻。對作者本人來說,在某方面,這不是壞事,正如他在二○○二年版的前言裡說的,「對於本書這麼經得起時間考驗,以及還是這麼切合當前的問題,我感到非常滿意。」本書「經得起時間考驗」,證明書中的論證精闢入裡,雖然經過半世紀,尚無人能真正超越或推翻,其論理卓越的程度當然值得慶賀。但是,本書「經得起時間考驗」不也暗示經濟分析在過去半世紀似乎沒有任何有意義的長進,這段期間的職業經濟學界是否該為此覺得汗顏呢?
更有理由讓人覺得遺憾的是本書鮮味未退的另一個原因:它「還是這麼切合當前的問題。」這等於是說,五十年前傅利曼針砭的問題目前還存在,甚至變本加厲,他所建議的自由主義對策大多仍被束諸高閣。沒錯,過去半世紀,除了自由浮動的匯率與自由貿易(見本書第四章),在某一程度內,普遍被世界各國採行,算是自由主義的一項有限與暫時的勝利外,政府對貨幣市場的不當干預與裁量管理仍然是經濟激烈波動(例如,二○○七年與二○○八年美國房屋抵押次貸危機與席捲全球的金融大海嘯)的一個重要肇因(第三章);凱因斯的經濟神話仍然為實際造成經濟不穩定的財政政策張目,為政府「對經濟生活的深遠干預,取得廣泛的民意支持」(第五章);政府對教育的補貼仍然是補貼學校而不是補貼學生(第六章);弱勢族群仍然「傾向把他們切身遭遇到的一些殘餘的限制歸咎於資本主義,反而沒看出那些限制之所以能變得像實際那樣微小,自由市場其實厥功甚偉」,從而要求政府干預市場自由交易(第七章);政府協助與縱容仍然是企業與勞方獨占的一個主要因素,而腐蝕自由經濟根基的所謂企業應負「社會責任」的邪僻言論仍然甚囂塵上(第八章);無異於中古世紀的行會制度「限制人們的自由,不准他們按照他們自己的意思運用他們自己的能力,除非經過特許」的規定(例如醫師、律師與會計師的執業證照規定)仍然與我們同在(第九章);沒有實效但造成資源嚴重浪費的個人所得稅累進稅率仍被倚為改變所得分配的主要工具(第十章);各種實施的結果與成立的美意大相逕庭的社會福利措施仍不斷被推出(第十一章);名為幫助窮人的措施,結果往往只是「幫助屬於某些特定職業團體或某些年齡層或某些工資率階層或某些勞工組織或某些產業的成員」,反倒和他們是否貧窮無關(第十二章)。
既然政府干預的成績是這麼難看,為什麼不僅舊的干預很難移除,而且新的干預還紛至沓來呢?為什麼發達於自由主義傳統的國家會越來越傾向社會主義式的政府干預呢?傅利曼引述十九世紀英國法學家與憲政理論家戴雪(A. V. Dicey,一八三五~一九二二)的話幫他回答:「國家干預,特別是以立法的形式實施的干預,有益的作用是直接的、立即的,並且,可以說,顯而易見的,而干預的有害作用卻是漸進的、間接的,出現在遠處看不見的。而大部分人民也不會牢記國家督察員可能是不稱職的、疏忽職守的,甚至偶而是腐敗的...:很少人領會國家幫助扼殺自助這個不可否認的真理。因此,大多數人類必定幾乎總是會對政府干預過分青眼有加。唯有社會上存在著...一種支持個人自由,亦即,一種支持自由放任的偏見或預設立場,才能夠抵抗此一自然的偏見。因此,僅僅是自助的信念減弱—而這種信念的減弱無疑已經發生—本身便足以解釋趨向社會主義的立法增長。」(見本書第十三章)
是的,只看到國家干預對特定團體帶來直接、立即與顯而易見的好處,不顧漸進、間接與遠處看不見的害處,加上個人自助的信念減弱,肯定是近二十年來台灣在歷次民主選舉的浪潮中之所以逐漸往溫熱式的社會主義漂移的根本原因。經濟學之父亞當.史密斯曾說,「國家不會一下子就毀了。」問題是,如果人民大多不思自己負責與自助;記不住政客和官員可能是不稱職的、疏忽職守的,甚至偶而是腐敗的;只要求國家賦予近利,不顧他人和下一代的負擔;如果人民大多是這樣的自私卸責與短視不智,國家遲早焉能不毀?
本書的翻譯工作就是在這樣的感觸激勵下勉力完成的。
謝宗林
二○一○年四月十九日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098246
- 叢書系列:財經新視界
- 規格:平裝 / 336頁 / 16k菊 / 14.8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2版
- 出版地:台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