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行為經濟學:誰說有錢人一定會理財?

行為經濟學:誰說有錢人一定會理財?秒殺搶購

行為經濟學:誰說有錢人一定會理財?網友評鑑5顆星

最近好多網友都在問哪裡買

中文書-經濟學分類優質推薦

  • 定價:300
  • 優惠價:9270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240

  • 行為經濟學:誰說有錢人一定會理財?

    想了解更多行為經濟學:誰說有錢人一定會理財?的內容嗎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

    內容簡介

    誰說人是理性的?!

      為何股市主力也有可能做出愚蠢的決策?
      為什麼投資人老是重複賣在低點,卡在高點的悲歌?
      房市聲聲漲的原因:賣方惜售,買方為何永遠等不到物美價廉的房子,?
      為什麼當我們使用信用卡付款時,我們會願意花更多的錢?即使卡債利息再高,依舊有人跳下來淌混水?
      為何控制日常開銷,成為「薪光幫」眾的不可能任務?

      您知道有錢人不是因為擁有一顆致富的腦袋,而是因為他具備了足以致富的「行為」嗎?

      全新改版的《行為經濟學:誰說有錢人一定會理財?》教您應付理財這件生活中最複雜也最難纏的事,讓你充分了解為什麼人們在花錢、投資、存錢和借錢時,會做出看似衝動又不合邏輯的決定,而他們是如何犯下這些錯誤的!

      針對我們的用錢之道,本書作者蓋瑞.貝斯基和湯瑪斯.季洛維奇透過一連串深入且迷人的探討,揭露看似不理性的行為背後所隱含的心理作用及思考與決策模式。本書將焦點擺在每日的決策歷程上,並以生動的時事趣聞輔助說明,讓您避開錯誤的決策,免於年年投資虧損的窘境。

    作者簡介

    蓋瑞.貝斯基(Belsky Gary)

      現任ESPN雜誌 (ESPN The Magazine) 的主編且擁有數本著作。他經常巡迴全球演講,向商業或消費者團體介紹有關決策歷程的心理學。目前居住在曼哈頓。

    湯瑪斯.季洛維奇(Gilovich Thomas)

      康乃爾大學心理學教授,著有《我們如何瞭解事務並非如此 How We Know What Isn’t So》。目前居住在紐約州的伊薩卡市。

    譯者簡介

    羅敏學

      現就讀台大外文系四年級。喜歡旅行、閱讀、寫作和唱歌,還有遇到翻譯瓶頸時,會選擇在床上打滾。目前正朝口譯之路努力邁進,也希望未來在擔任口譯員之餘,能從事文學創作以及繼續翻譯書籍。

     

    目錄

    前言  無從得知,矯正理財方式的SOP
    「行為經濟學」──足以改變你、我一生的科學…

    Ch1  金錢絕非生而平等
    徹底了解「心理帳戶」究竟是如何幫你省錢,或讓你賠錢?

    Ch2  當半斤不等於八兩
    「損失規避」與「沉沒成本謬論」是如何幫助你否極泰來。

    Ch3  不願面對的心魔
    「現狀偏誤」及「稟賦效應」,如何迫使理財決策變得困難重重?

    Ch4  數字麻痺
    你若不懂「貨幣幻覺」或「數大偏誤」等數學、機率問題,後果堪慮…

    Ch5  拋下成見
    「定錨效應」與「確認偏誤」如何誘導你做出錯誤決定?

    Ch6  自我設限
    「過度自信」所要付出的代價!

    Ch7  群眾的小道消息
    「小道消息」氾濫以及過度依賴他人的理財行動,其實危機四伏…

    Ch8  情感包袱
    情感之於決策的歷程是──我們所不知的情感層面

    結論  現在應該怎麼辦?
    解決與應變之道

    後記  心理收益
    致謝

     

    引言

    無從得知,矯正理財方式的SOP

      近來,越來越多人想要了解我們是如何賺錢、花錢或是浪費錢,所以這的確成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由於銀行業和證券業的情況十分不穩定,讓許多人無法信任他們所提供的儲蓄和投資建議,更妄論去相信那些銀行能好好守護他們的儲蓄金。這樣不穩定的情形,再加上長期以來對股票、債券、401(k)退休金帳戶、年金和個人退休帳戶(IRAs)的焦慮,讓我們在面對車商、投資經理人或在百貨公司、銀行時,十分迷惘該做出怎樣的決定。的確,無論是在股市、房地產市場或超市裡,我們常會做出一些讓自己每年都損失很多錢的蠢事。然而值得慶幸的是,基本上我們對於大部分自己理財失誤的原因都一無所知,也完全不知道該如何矯正理財的方法。

      例如說,為什麼許多投資人會在股價飆漲的前一秒,將股票賣出?而又是為什麼,同一批投資人會在股價一落千丈時,仍緊握著股票不賣?

      為什麼即使某檔熱門基金一直無法反映整體股市及債券市場的脈動,投資共同基金的人仍會選擇將錢投入其中?
      為什麼那麼多的美國人為了賺取微薄的銀行利息,即使必須花很多的錢養一張信用卡,但他們還是選擇繼續將錢存在銀行裡?
      為什麼當我們使用信用卡付款時,我們會願意花更多的錢?
      為什麼企業主和執行長會繼續投資失敗的產品或虧損的部門?
      為什麼那麼多的員工會婉拒雇主提供的福利金?而為什麼那些收下公司心意的人,卻又無法善用那筆錢來進行投資?
      為什麼許多人的保險扣除額是那麼的低?

      這些充滿在生活裡的疑惑,都可以在行為經濟學裡找到解答。但是,在我們帶領你一頭栽入這門神奇科學的世界之前,讓我們先來看看行為經濟學的發展歷史。當你了解在決策領域中,經濟學是如何與心理學結合後,你會更容易了解行為經濟學是如何幫助你提升理財能力,以及做出正確的人生決定。

      經濟學信條頑強地堅持,人類用錢都是「理性」、「利己」而且「合乎用錢原則」的;因此,可以想像的是,當經濟學家在面臨下面這個問題時,會感到非常不知所措:我們該如何去解釋,人類之所以會有那些看似不理性的行為,是出於對自我利益的理性追求?例如說,你只要想想看就會發現,給小費真的是一種非常不理性的行為:即使並沒有非給不可,而且以後也不見得會再到這個地方,人們還是會像例行公事般,拿小費給那些他們以後應該也不會再見到的人─這些人的服務甚至可能無法達到標準。……

      一點也不訝異對吧!我們之所以會給小費,完全是因為長久以來都是這樣做的。……但是,對於經濟學家來說,他們很難去解釋這樣的行為。……諷刺的是,大多數歷史上知名的經濟學家,都忽略了人類普遍特質對於金錢行為的影響。相反地,大多數的企業卻已經非常習慣利用這些人性的弱點來進行行銷。例如,現代時尚產業唯有仰賴大眾非理性的渴望,才得以賣出那些只有穿在極瘦、極蒼白的人身上才會好看的衣服。同樣地,儘管經濟學家也許不願承認,但基本上,經濟學理論已陷入了無所適從的困境。他們無法解釋,為什麼人會純粹因為其他投資人都在投資公司股票(或賣出股票),就一窩蜂地跟著照做。

      【人類決策實驗中的經典例子】

      現在,試著想像你面前有一個袋子。你看不見袋子的內部,但你知道裡面各裝了一樣多的籌碼。其中一個袋子裡的籌碼2∕3是紅色,而剩下的是白色;另一個袋子的紅白比例則相反,1∕3的籌碼是紅色,而其他的則是白色。你的任務就是要猜出,哪一袋紅色籌碼較多、哪一袋白色較多。首先,你可以從A袋中抓取一把(假設取出5個籌碼),再從B袋中抓取數把(假設取出30個籌碼)。而從A袋中取出的5個籌碼中,有四個是紅色的;從B袋取出的30個籌碼中,有20個是紅色。請問,你認為哪一袋裝有較多的紅色籌碼?

      如果你和大多數的人有一樣的思維,那你應該會推斷說,A袋中含有較多的紅色籌碼,因為你從A袋取出的籌碼中,80%(4∕5)是紅的;而從B袋取出的籌碼中,只有66%(20∕30)是紅色的。但如果你猜的是B袋紅色籌碼較多的話,你的理由會較為充分:以統計學的觀點來看,樣本數越大(二十個籌碼對上四個籌碼),其結論或結果就越可靠。

      說真的,這到底和人們的金錢行為或人生決定有什麼相關呢?事實上,關聯性可大的呢。想想看,人們豈不是經常只根據樣本數小、統計顯著性低又沒有決定性的樣本,就直接做出決定。例如,有一位波士頓的投資人,由於他看到一家新開的速食連鎖店內大排長龍,因此就決定要買這家公司最近發行的股票,但直到股價跌落之後,他才知道,那家店之所以大排長龍,是因為他們的服務太慢。而另一位投資人,買了一檔多年來都能擊敗市場的共同基金,但之後這檔基金的表現就一直低於平均。又或者,有一名旅客在恐怖攻擊後就避搭飛機,但他卻忽略了,開車其實比坐飛機還要危險許多。

      因為儘管我們一直都深信自己的決斷是永遠理性,就像太陽會在早上升起一樣不證自明,但特沃斯基和卡內曼明確地指出,人們並無法永遠保持理性來進行判斷及決策,因此他們的實驗對經濟學來說十分重要。基於某些原因,科學常識在這方面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卡內曼和特沃斯基(以及其他繼起的研究者),已經可以開始將許多人們在面臨困難的判斷與選擇時,用來簡化及解決問題的技巧,加以描述和分類。他們稱這些反射性的簡化過程為「判斷捷思」(judgmental heuristics),也就是所謂的心理捷徑(mental shortcuts)或經驗法則。你可能憑直覺去認定大排長龍就表示生意好,也可能因為社會增強(societally reinforced)的影響,而認為買房子就應該擴展預算。但是,上述兩者都極有可能會誤導你。餐廳之所以大排長龍,可能只是因為服務很慢或其他的競爭對手已經關門了;而房價其實並非如美國人想的那樣,漲得很快、漲幅很大,但就算房價真的漲得很快、很高,(就像我們這幾年來所目睹的),這樣的情形也很少會持續下去。所以,就算你買房子的錢超過你所能負荷的上限,也不要抱太大的期望,以為房價大幅上漲就能讓你有所回報。……

      然而,儘管行為經濟學在這些方面已有重大成就,卻仍無法在消費、儲蓄、借款及投資上幫助普羅大眾。這也就是本書撰寫的目的,我們將了四十多年來學術研究的精華(卡內曼、特沃斯基、其他學者和本書其中一位作者的努力),集結成一本好懂易讀的手冊,幫助大家調整對於金錢的定見。……

      本書的重點是要呈現人類的想法和行為模式,因為這些模式使大多數的人在財務決策中,獲利少了許多。…因為有時人們之所以犯錯,是因為他們就像羊一樣盲從;但有時候,卻又是因為他們像驢子一樣頑固,所以才會做錯事。因此,當務之急是要認清,在哪些情況下的哪些行為對我們是有害的,然後盡可能地去改變這些習慣。人們在哪些情境下,會以何種方式出現過度自信和盲從,都是可以預測的。而這樣的可預測性,能幫助我們小心不去犯錯,也讓我們知道該如何面對錯誤。

      透過了解各種理財決策背後的心理因素,你將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進而得以讓荷包更為飽滿,並且保有更多既得之物。無論是哪種情形,我們都會在書中每一個章節最後的「思考與處理方向」單元中提供解決之道。最後,這個全新版本的書所收錄的結論─「現在該怎麼辦?」,將總結所有的改善方法。

      那麼當你再度遇上從前深受其害的金錢陷阱時,雖然我們一定都曾受騙上當過,但此時你已能一眼看穿並投以微笑(或皺眉)。而當你可以看出這些盲點時,就已經比任何財務顧問所能給的建議更有幫助了。……

     

    詳細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tjhd07570 的頭像
      btjhd07570

      btjhd07570的部落格

      btjhd0757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